監督之聲 (二):施予飢餓者食物和帶給飢渴者飲料

今天我們專注在兩個肉體善工:施予飢餓者食物和帶給飢渴者飲料。

今天我們專注在兩個肉體善工:施予飢餓者食物和帶給飢渴者飲料。天主,慈悲之父,在整個歷史上不斷賜與祂的子民食糧,如今,祂照樣供養我們,每日在我們餐桌上放置我們的所需要的食糧。因此,各個家庭自然培養出一個習慣,用餐前一起祈禱,餐後一同感謝天主的恩典,同樣,當我們在外用餐時,我們也不要羞於顯示這樣的習慣,因為這是一個對信仰很好的見證,也許對於在看我們的人,這是使徒工作再好不過的機會。

在這個特殊的慈悲喜年,我們這份禮物-日用食糧,不僅驅動我們向天主感恩,也提醒我們要關懷那些三餐不繼的兄弟姐妹們,讓我們想想世界上有好幾百萬人,每天沒有食物,或者幾乎沒有糧食可以果腹。反觀,在有些地方,人們有時候浪費食物,因為想減少食物的儲藏,又可能因為疏忽、不加注意,有時還是因為想維持高的價格。

如同教宗方濟各所言:「我們丟到垃圾桶的這些食物,是從窮人桌上掠奪而來的食物。」因此,教宗在好幾個場合中呼籲我們要改善世界的物產分配,協同其他的創新行動,我們進而能對抗他所提及的「用過即丟文化」(throwawayculture)。

讓我們將眼光轉向耶穌,欽佩祂如何增餅和魚來填飽飢餓的群眾們,一開始,門徒們請耶穌遣散群眾,他們建議耶穌說:「叫他們各自到村莊去買食物。」意外的是,當門徒們聽完天主聖言以後,他們想要每一戶人家自己籌得所需食糧,吾主耶穌藉由祂的作為來告訴我們,施予飢餓者食物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他說:「你們給他們吃的罷!」接著,他行的這個奇蹟,讓眾人都充滿驚奇。

十二宗徒們學到了很好的一課,所以往後,在教會初期幾年,他們推動食物的配給,服務較窮的信友們,這樣的精神在教會內呈現直至今日,也萌發無數由基督徒發起的愛徳行動,在未開發國家,以及在已開發國家的邊緣地帶,人們設立食物銀行、救濟窮人的流動廚房、替未受教育者所開設的餐飲學院,以及其他很多服務的創新行動。我們不要僅限於讚嘆這些創新行動的發起;至少,我們要祈禱這些行動能夠順利運行,而如果我們所處的環境許可,讓我們也伸出援手去幫忙。

對於所有人,我們滿懷喜樂和寬容,讓我們成為天主慈悲的擁有者。如果我們活出愛徳,這些機會-非常多樣的-則一點也不缺乏。譬如,我們可以定期抽出一段時間,置身於慈善機構的服務;或甚至投入全職的專業工作;對這些活動的發起,給予財務方面的支援;對於阻礙食物的公平交易法律,致力於修改其條文;避免自家食物的剩餘等等。

耶穌的話必須在我們的心中產生共鳴:「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們撫躬自問:我可以做什麼?我如何能激勵其他人?

耶穌是我們生命的賦予者,祂不僅在加里肋亞的小山丘上增餅和魚,更在最後晚餐的至聖時刻,我們看到祂分送了成為祂身體的餅,以及成為祂聖血的酒。如果有時候,我們尋找一些藉口而不去堅持愛徳工作,或者我們的自私,使得我們將目光轉離那些缺乏生活最低需求的人;如果我們在消費上揮霍金錢,或者我們覺得飢餓的問題極為複雜,個人無法處理這樣的難題,讓我們定睛望著基督的聖體:祂,正義的滿全,將自己獻出做為食糧並將自己完全地交付。祂來到世界上,目的是讓祂的生命滋養我們的生命。祂的慷慨大方授予我們力量,祂的死亡贖回我們的生命。

耶穌基督,天父慈悲的肖像,在餅酒形下,將祂聖體和聖血的滋養提供給我們,藉此帶我們參與永恆的生命。讓我們一同肖似祂,縱然我們無法達到像祂一般的交付,但我們仍有能力可以施予食物及飲料給基督奧體的成員,邀請他們親近聖體聖事,以及提供其他物資上的幫助。

自從主業團的初期,聖施禮華就對於在他身旁的人,灌注了一股基督徒的熱忱,鼓勵他們出外去探訪在物資方面缺乏的窮人們;他溫情地關心需要者,以及關心其他把持著尊嚴並希望掩藏其窮困的人們。他稱他們為「童貞聖母的窮人」,而為了崇敬聖母,他定期在星期六去拜訪他們。他施行慈悲善工,而不損及這些人的尊嚴。此外,他鼓勵那些陪他前往的年輕人能夠給予一點金錢或有趣的閱讀書籍,一些給孩童的玩具,以及一些有錢人才吃得到的糖果…;而最重要的,他們帶給窮人們溫情、對話,誠懇地關心窮人們的需要和問題,因為在窮人之中他們看到-充滿喜樂地-他們正在和他們的弟兄們一起工作。

同樣的場景,也能夠每天在你、我的生活中迴響。我們可以祈求聖施禮華幫助我們發現這些場景,並跟隨他服務和愛徳的榜樣,這個榜樣是真實懇切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