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瑟拉•格拉塞思的生平(一)

蒙莎並非特別聰明,不過她做事總是自動自發。她首次接觸主業團是在13歲,她去了叫雅爾的中心。

蒙瑟拉•格拉塞思的生平(一)

平凡生活裡活出基督徒的不平凡

作者Mercedes Eguibar

這篇文章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蒙瑟拉.格拉塞思(Montserrat Grases)的女孩。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在著作《道路》中寫道:「凡事為天主而作,如此一來,就無所謂小事:一切都是大事。為愛上主,在小事上持之以恆,是英勇的行為。」(1)。蒙瑟拉誠然依照這話,實踐了聖施禮華的教導。她的一生雖然短暫,17歲即逝世,生命卻充滿喜樂,極富熱誠。她承受了許多痛苦,卻純真又充滿愛德,她讓世人明白到,通往幸福──所謂真正的幸福──必始於天主,歸於天主。

蒙瑟拉列真福和聖品的程序現已展開。她在生命的最後數個月雖病痛纏身,卻依然心態樂觀並關心他人,這是她聖德的表現。然而在她生命末期,這位年輕女孩為了愛天主,在每天日常生活中勇敢地付出,更顯示了她與天主的關係有多密切。

1941年7月10日,蒙莎(大家都這麼稱呼她)在巴塞隆納出生,是家中的次女。她的父親馬奴爾.格拉塞思(Manuel Grases),和母親蒙納利塔(Manolita Grases)共養育了9個孩子。格拉塞思一家人關係緊密,親子間互相信任。孩子們分擔家務,並對父母親的付出心懷感謝,畢竟維持這樣一個大家庭不是一件易事。年紀較大的孩子責任心重,對家庭貢獻不遺餘力。

家庭環境使蒙莎自然而然地接近天主、孝愛天主,因身為天父的兒女而感到自豪。蒙莎決定加入主業團,主要就是因為她靈修生活中這份神聖親密的父女關係。

蒙莎的父母親於1952年認識主業團。主業團由天主教平信徒組成,其精神深深地薰陶他們的生活,也洋溢在他們的家庭中。主業團的靈修讓他們認識到天主願意所有人成聖的召喚:「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8)。那些從天主領受了婚姻聖召的人特別要藉他們的家庭和職業生活去聖化自己。這精神能使他們意識到,超性的生命必須建基於堅實的人性基礎上,也提醒他們要幫助孩子們好好地運用自由。如此一來,父子之間可以輕鬆對話,相處愉快。蒙莎的父母教導孩子們工作及學習的價值,那是成聖的方法,他們為孩子的基督徒生活定下了良好的準則,就是要他們負責任地為他人而活。

聖施禮說基督徒的家應該是「明亮有朝氣」的,蒙莎的家就是這樣。蒙莎日益與這份在其一生中鼓舞她的精神融匯結合,讓她經常持守超性的態度。她經常默想《道路》中的話:「孩子們……在父母跟前,是多麼努力想做到舉止合宜!君王的子女們,在父王的跟前,多努力想保持皇家的尊嚴!而你……難道你不知道,你永遠在一位偉大的君王,你的天父跟前嗎?」(2)

蒙莎並非特別聰明,不過她做事總是自動自發。她運動很在行,籃球、網球、乒乓球都會打。但是所有戶外運動中,她最喜歡的,還是跟朋友在一起郊遊。夏天她經常待在塞瓦(Seva),她幾乎已爬遍了塞瓦附近的蒙特塞尼(Montseny)一帶的山頭。

蒙莎也擅長手工藝和美術,處理家務時,她經常顯露出這方面的才華和品味。聚會時也幫著營造充滿朝氣的歌唱活動。她喜愛運動的精神緩和她內修生活中的掙扎。

蒙莎是個很可愛的女孩,認真起來的時候讓人印象深刻。她有運動員的體格,個子高而健美。個性熱情有活力,看上去總是笑瞇瞇的,她活潑率真,誠懇又單純。她的衣著展現了風格和品味。蒙莎的一位朋友說:「她特別喜歡一條綠格紋花呢裙,我一想到蒙莎,就想到她穿著那條裙子,風味一如其人,單純又充滿活力。」

她喜歡整齊清潔,當她臥病在床時,如果有人說:「妳今天臉色比較蒼白啊。」蒙莎會回答:「我今天還沒化妝,幫我去帶點化妝品來,一下子就能化好了。」有時,如果親友說:「妳今天氣色真好。」蒙莎則會回說:「你今天要來,我當然要打扮漂亮呀。」

她的個性活潑直率、說話總是真誠自然。加入主業團之後,她注意到,除了保留單純和真誠個性之外,待人處事應該更加靈巧謹慎,於是她開始避免在言詞上冒犯他人。外向的個性,使她過於急性子,有時也容易生氣,與兄弟們爭吵。不過,在每天的努力之下,蒙莎漸漸展現沉著冷靜的氣質。

蒙瑟拉.格拉塞思

與主業團接觸

蒙莎首次接觸主業團是在13歲,她去了叫雅爾的中心,那是由主業團在巴塞隆那的女子部負責管理的。那天是星期六,她們在中心參加由神父在小聖堂帶領的默想。神父唸完一段聖經後,開始談論手足情誼和向身邊的人做使徒工作。神父幫助聽眾安靜地祈禱,做決策。之後,便舉行聖體降福,一起誦唱母后萬福誦(Salve Regina)。結束後,大夥兒會到客廳聚會聊天。

這個下午開啟了蒙莎人生中新的一頁。她回家的時候,非常愉快,而且不斷向母親提到今天的經驗,她還想再去雅爾。雖然起先吸引蒙莎的是由於中心的環境,那兒就像她自己的家,但後來她跟同去中心的其他女孩,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她在雅爾感到很自在,課業不忙的時候,她會在中心幫忙。漸漸地,蒙莎喜歡中心的氣氛,也珍惜在那裡認識的朋友。她學習怎樣在短短幾分鐘的祈禱內收斂心神,每天與主談話,讓內修生活得以成長。她在聖體櫃前,向主傾訴生活中的歡樂、工作、和她的掙扎,直到去世為止,她都努力想要有一顆更柔軟的心。她會在中心的聚會中唱歌、彈奏吉他,也幫忙計劃遠足行程。

內修生活的成長,也反映在蒙莎的家庭生活裡。家人發現蒙莎變得更活潑,更關心家人。主業團的精神也影響她待人處世的態度。她在雅爾中心參與有關文化、人性和靈修的培育。她們有好幾次談論到宗徒的熱誠、如何幫助他人和自我交付,蒙莎深深認同這些精神,並開始對使徒工作產生熱誠,這份熱誠終其一生都常伴隨著她。這兩年的培育,讓蒙莎已打從心底歸屬於主業團,她的母親曾說:「雖然蒙莎是16歲才申請加入主業團,但其實她從13歲已經認定了。」

靠近普列米雅的聖伯多祿城(St. Peter of Premia),有個主業團的卡士特島拉會議中心(Castelldaura),那裡會舉辦一些宗教、文化、人文等研習會和退省,給有需要者參加。蒙莎15歲時受邀前往參加退省。過去兩年在雅爾中心參加的每週講座和默想,以及和朋友往來的情誼,讓她的內修生活得以滋長。但在這次卡士特島拉的退省,蒙莎安靜地祈禱,直接與天主對談,讓她看到主業團精神的更一層面。自然而然地,甚至蒙莎自己都沒意識到,她渴望變得更慷慨,並要在生命中活出更多愛。她想要完全地把自己奉獻給天主。在退省結束後,蒙莎一方面感到很愉快,一方面卻猶豫著,不知該怎麼做。最後,她向母親吐露了一切,並將這事交在天父手中。

母親鼓勵蒙莎在祈禱中思考奉獻的事情,並著她要滿懷信德,接受天主的任何安排。就這樣,蒙莎的生活一如既往,樂於接受天主的要求。在等待的期間,她的內心變得更堅定。當確定天主對她所願的那刻到來,蒙莎告訴母親,天主希望她完全地付出所有。聖誕節前數天,蒙莎將這事告訴她的父親。在祈禱中,父母親與蒙莎祈求天主給她最好的安排,無論這安排是甚麼。

向前邁步

1957年12月24日,蒙莎前往雅爾中心,請求成為主業團的成員。她在自我掙扎中通過了考驗,非常興奮。她在祈禱中清楚看到天主願意她怎樣,她想盡快答覆天主。

表面上,蒙莎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她持續在巴塞隆納的一所女子學校上課,課程包括家政、廚藝、藝術和工藝等,就跟以前一樣。一樣的努力、一樣的環境、自己的一些缺陷一樣存在,不同的是,她的心已全然轉變。

蒙莎想要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好好地努力。頭幾個月,她奮鬥克服一些困難、缺點和灰心的時刻。這並不容易,但她甘願地以溫順謙卑的心面對吾主的要求。

藉著虔敬的生活,蒙莎很快就領會到主業團的精神,這一切在她與天主和聖母充滿自信的往來中反映出來。

她的兄弟喬治也發現蒙莎的轉變,他驚訝地發現蒙莎變得更成熟,不再跟兄弟姊妹爭吵。

蒙莎與天主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她在祈禱中傾訴自己的渴望,她祈求能持守忠信。而且她沒有忘記自己的朋友,希望朋友也能每天更接近天主。「你難道不想對那些在你周圍喧鬧的青年們呼喊:傻子啊!放下那些綑綁你們心靈的俗事……它們時常使人墮落……,丟下吧。來,和我們一起來,追尋天主的愛!」(3)蒙莎急切地渴望要去實踐這樣的使徒精神,作為她愛天主的表現,同時她也不斷要做一些小小的犧牲,並請求她摯愛的護守天使協助。

她的熱誠「感染」到週遭的人,有時她機智地利用一些小把戲,提醒自己為自己的一位朋友祈禱。蒙莎的朋友說:「有次在聖誕節前,我們為布置雅爾中心的一個房間,準備了許多彩色繽紛的小星星。蒙莎用朋友的名字替不同顏色的星星命名,所以每次她一進到房間,看見那些星星,就想起那些朋友並為她們祈禱。」

1958年1月,蒙莎和朋友一起去滑雪,冬天的時候,那裡是加泰隆尼亞庇里牛斯山區的滑雪勝地。蒙莎滑雪的時後跌倒,腿受了傷,她有點扭到,便去看醫生。醫生說情況並不嚴重,建議她戴上護膝就可以。

然而,腿卻越來越痛,醫生轉而叫蒙莎多休息。她開始比過往晚一點起床。以前她總是早起幫忙母親做家務的,現在無法幫忙真讓她難過。她把這個休息當作特別的克己,「彌撒結束回家看見媽媽把事情都做好了,這樣真不該。」

休息並沒有讓情況好轉,醫生後來裝了石膏,雖然笨重,卻沒有阻止蒙莎繼續去雅爾中心。朋友看到她的石膏腿,都愛跟蒙莎開玩笑,雖然頗為疼痛,蒙莎依然開懷大笑。

當她到小聖堂祈禱時,必須把腿放在小凳子上,她覺得很彆扭,不喜歡這樣引人注目。有一次,位子都坐滿了,來了一個看起來很累的女生。蒙莎把自己笨重地的腿從凳子上逐少逐少地移開,再微笑著請那位朋友坐過來。

1. 聖施禮華,《道路》,n. 813,芝加哥,1954。

2. 同上,n. 265。

3. 同上,n. 790。